校友访谈|高玉麒(Jyrki Kallio)与儒学文化的不期而遇

时间: 2023-10-19


编者按:申慱sunbet官网入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unbet申搏(以下简称中美中心1990-1991证书班校友、1992-1993学年中美中心驻院学者、芬兰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高玉麒(Jyrki Kallio)博士一直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切入点,在芬兰翻译、出版了一批经典儒学著作,为中芬两国文化交流贡献力量。本期我们邀请了高玉麒博士分享他在从事儒学文化研究中的经验与感悟。

 

采访嘉宾

 

高玉麒(Jyrki Kallio)博士

 

 

采访分享

 

 

Q:您已经翻译了《论语》、《古文观止》、《儒学之经》等,并正在从事《荀子》的翻译工作,请问您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品?您认为这些作品体现了怎样的儒家思想,并影响了中国?

 

我是从《古文观止》开始翻译的,是因为1990年代末我在北京工作时跟着一位语言文化大学的老师学文言文,他当时选的教材就是《古文观止》。我读过书中的故事后觉得非常有意思,因此回芬兰后开始一边读一边翻译,翻译得越多就越觉得值得把《古文观止》介绍给芬兰人民。于是我联系了出版社,他们最终也认为《古文观止》能帮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最近十二年,我在研究中会特别关注中国社会、政治和外交的发展,注意到传统文化热方兴未艾。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大部分都和儒家有关:天下为公为政以德父父子子克己复礼出自孔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出自孟子,天人合一出自董仲舒,讲信修睦出自《礼记》等等。为了加深自己对儒家学说的认识,我开始学习《论语》等儒家经典,发现芬兰语版本的《论语》和《孟子》已经太旧了,且翻译得不够准确,《荀子》根本没译成芬兰文,因此我就开始了这些作品的翻译工作。


 

高玉麒翻译的儒学作品

 

 

Q:您是中美中心的校友,我们非常好奇您在南京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中美中心学习和研究的两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方老师们的工作态度,他们真实地体现了中国教育界的传统美德,都切实地关心学生们的进步,真的是mentor,而不只是tutor那样的教师。教室里什么问题都可以讨论,他们诲人不倦,帮助我们加深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理解。美方教授及其家属同样关怀学生们,中心就像个大家庭一样。

 

 

高玉麒在中美中心

 

 

Q:在翻译过程中,您应对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您是如何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特别是一些晦涩的词汇,比如)转译到芬兰的语言体系中?

最大挑战有两个。第一个挑战确实是一些哲学概念的翻译,譬如。对一个中国人来讲,无论在什么作品上大概就是,但是在翻译时我发现孔子的和孟子的不一样,孟子的和朱熹的又有区别。因此,同一个在不同的作品上还必须用不同的芬兰语词翻译,否则语言没有逻辑。这样的情况下还得加注脚给读者解释,这个词到底是用来翻译什么概念的。

第二个挑战和原文的文辞有关。古代文言文的结构本来就很妙,每个句子经常都由四个字组成,这种结构翻译成现代汉语或外语都比较难。况且《古文观止》中包括很多中国古代文学的最佳作品,尤其是一些用骈体文写的文章像诗歌一样优美,恐怕我翻译的还远远达不到其信达雅的境界。

 

 

高玉麒翻译的儒学作品

 

 

Q:您翻译的中国儒学作品在芬兰出版后,越来越多的芬兰人民对于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在儒家经典作品《礼记》中有求同存异的概念,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您认为芬兰的文化思想与儒家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其中的不同之处又是如何存异呢?

我和我的出版社为什么相信芬兰人民会欢迎翻成芬兰文的中国古典作品,就是因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大于。从一个最明显的方面来说,我们都是居住在同一个地球家园的人类,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同样的困难和喜乐。从另一个方面还可以说,芬兰社会是比较保守的,传统价值观在很多方面和中国差不多,比如老一代芬兰人孝顺父母,忠于祖国,热心公益,维护正义,尊重洗礼、婚礼、葬礼等礼节并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从这些方面来看,芬兰就很。但是可能两国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也和他们的父辈有所不同了,或许他们又产生了新的相之处?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上海路162号(上海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版权所有:SUNBET·申博(中国区)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域名编号为苏ICP备10085945-1号南信备606号

Copyright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