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3日,著名的中美关系和文化研究学者,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教授为申慱sunbet官网入口—霍普金斯大学sunbet申搏的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文化的普适性和多元性”的学术讲座,为业已丰富的中美中心的学术活动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美国总统大选也没有影响到中、美双方学生参加讲座的浓厚兴趣,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资教授从四个方面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划分和精辟的剖析。这四个层面分别是政治层面、道德伦理层面、文学艺术层面以及国民集体记忆层面。资教授认为,文化的政治层面和国民集体记忆层面是深层次的、本质的文化层面。以中国为例,中国的文化被打上深深的政治烙印,2000多年来未间断的君主专制大一统制度对中国影响极深。资教授还特别指出“封建”一词意义的被曲解和君主专制中的“外儒内法”。实际上秦以后实行的君主专制和郡县制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建君的封建制度迥然不同。在谈到国民集体记忆时,资教授指出,中国人的共同的集体记忆基本是几千年的辉煌史和百年屈辱史。外国人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比较深入而不是表面上了解中国。但中国人应当摆脱屈辱感,轻重上阵,不要把自己的问题对归咎于外部因素。有着古老文明的民族或国家都有这种深厚的集体记忆。她还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在对外交往和推行外交政策时, 容易忽略别国的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集体记忆是难以变化的,要很长时间才会改变,外部以武力强加是很难成功改变一个民族的思维。资教授强调,正因如此,各国文化间的交流非常重要。
道德伦理层面实际上提供了民族和国家间文化交往的共通之处,即普适性。像中国儒家宣扬的一些美德如“仁”、“礼”、“忠”、“孝”等美德和西方宗教宣扬的一些爱好和平,反对杀戮的教义有共同之处。这些东西可以如冯友兰说的,给以“抽象继续,并进行新的填入”至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方面,每个国家各有其特色,没有优劣之分。这种独特性也应当加以保持。正因为中国有国画和京剧,西方有油画和交响乐,这些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才使得世界如此五彩缤纷。演讲结束后,围绕有关儒家思想作用等问题资教授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
(李 岩)